坚守职教初心,赋能新师成长 ——长沙科技职业学院举行2025年新入职教师系列赋能培训活动
师者如光,微以致远。长沙科技职业学院2025年新入职教师系列赋能活动,不仅是一场入职培训,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与使命的传递。从“五心”师德的扎根,到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;从教学规范的细致解读,到科研路径的清晰指引——我们看到的,是学校对教师成长的系统关怀,是对职业教育未来的深切投入。
师道传承,铸魂育人。8月18日至22日,长沙科技职业学院2025年新入职教师培训在图书馆九楼会议室隆重举行。学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名师,围绕师德师风、高职教育理念、教学规范、科研方法、技术应用与师德礼仪等主题,通过八场系统讲座、互动交流与实践研讨,全面助力新入职教师实现角色转变,奠定坚实的育人基础。
敬畏·融入:从“五心”使命到礼仪形象
黎修良教授率先开讲,作《坚守“五心”育人使命,做新时代职教筑梦人》的专题讲座,聚焦师德师风建设这一核心主题。他以“敬畏之心、恒定之心、向同之心、关爱之心、工匠之心”为脉络,系统阐述了新时代高职教师应具备的职业伦理与精神内核,并从职业信念、事业定力、单位认同、关爱学生和专业精神五个维度,筑牢师德师风根基。讲座中,黎教授还带领新入职教师深入学习《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》及相关师德规范文件,明确师德行为的底线与红线。他所提出的“五心”体系,不仅是一套道德倡议,更成为指导教师道德修养与职业行为的实践指南,为每一位新入职教师站稳讲台、践行育人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师德基础。
下午,贺亮明教授作《全面提升自己,与学校同步发展》专题讲座,从教师日常社交礼仪入手,系统讲解形象塑造、仪态管理与交往规范。她强调“礼者,敬人也”,指出教师形象既关乎个人,也代表学校整体风貌,提出礼仪的核心是“尊重”——尊重自己、他人与职业,并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在不同场合展现得体举止,借助目光、微笑和手势传递教育温度。贺亮明教授鼓励新入职教师“以外塑形、以内塑心”,实现个人与学校共同发展。该讲座是一场由外而内的修养课,深刻诠释了“教育,始于礼仪,成于尊重”的内涵。
定位·转型:深入理解高职教育,争做高职好老师
曾赛红教授以《争当高职好老师》为题,结合自身职业教育经历,深入剖析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素养要求。她指出,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“职业针对性”,强调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和能力本位,并系统解读“四有”好老师标准,提出高职教师应具备道德情操、专业知识、敬业精神、教学艺术等十大素质。她特别强调,教师应主动拥抱AI技术,但不应被技术替代,而应聚焦“AI难以取代的人文关怀和创造性工作”。
曾赛红教授还以主持人身份,对各位专家的分享进行精彩点评,为新入职教师带来深刻而宝贵的见解,鼓励大家制定长远规划,从初学者逐步成长为行家里手,最终成为专家型教师。
规范·创新:教学有章可循,课堂有“光”可循
8月19日,杨钟老师带来《教学制度解读》,从排课管理、课堂教学规范到教学事故认定、教研项目管理等方面,强调教学纪律和成效标准,明确学生到课率、听课率、考核合格率等指标要求,为新入职教师划出“教学红线”。
谢芾萍老师则以《“磨课”的能量——我的一点体会》为题,强调“磨课”并非简单重复,而是通过多轮迭代、学情分析、互动与反思,实现从“教过”“教会”到“教活”的跨越。她提出“职业场景倒推法”设计教学目标,倡导自我研磨、集体备课与专家引领相结合,打造“有料、有趣、接地气”的课堂。
赋能·传播:AI赋能教育,笔端传递价值
萧媛方老师主讲教育类微信推文写作,系统讲解推文定位、结构设计及标题打磨等方法,强调写作是教师的必备技能,并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写出有温度、有传播力的教育推文。
黄立科老师探讨AI在摄影教学中的应用,通过现场展示AI生成短片,解析图像与视频生成技术。他建议增设AI相关课程,采用项目式学习,推动评价标准从“技术完美”转向“创意独特性”,并加强“提示词工程”教学,以避免同质化,培养学生创意表达能力。
科研·发展:从讲台到课题,从项目申报到成果转化
当天最后一场讲座由贺亮明教授主讲《高职院校教师如何做科研》。她从政策导向和行业需求切入,系统介绍科研类型、研究方法、选题策略、申报书撰写、论文写作与团队建设等内容,强调高职科研应突出“应用性、实践性、技术性”,注重与企业合作解决实际问题。她指出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,鼓励新入职教师从教学实践中提炼问题,将经验转化为课题,积极参与产学研项目。贺亮明教授将科研“难题”拆解为清晰“步骤”,让新入职教师感到“科研没那么遥不可及”,真切展现了科研赋能职教的实践路径。
交流·共鸣:新老教师对话,共成长暖传承
在曾赛红教授主持下,培训特别设置“新任教师与资深教师对话”环节。王喜斌老师,夏建清老师作为资深教师代表,娓娓道来从教多年的心得与感悟,展现教学作为一场温暖修行的意义,分享如何保持热爱、持续学习。他们鼓励新入职教师保持学习热情、关爱学生、注重团队协作,强调“教师之间要打配合,不是打独斗”,传递了深厚的教育情怀。新入职教师踊跃发言,表示培训“既系统又实用”,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、教学设计的精细化和AI技术的教学应用有了更深理解,也更明确自身职业发展路径。
▲王喜斌老师分享教学心得与感悟
▲夏建清老师分享教学心得与感悟
实践·规划:从理论到行动,分组研讨教材与课时
8月20日,培训进入分组实践阶段。各任课教师按专业分组,开展教材选定、课时安排、教学进度设计等讨论。新老教师混合编组,交流气氛热烈。新任教师们反馈,通过前两天的学习,实践任务更有方向感,对未来工作充满期待。
五天的培训,是一次深度学习,更是一次精神启迪。从黎修良教授的“五心”使命到贺亮明教授的科研路径,从曾赛红教授的职教经验到黄立科老师的AI展示,每一位专家都倾囊相授,帮助新任教师全方位、多层次理解高职教育的丰富内涵。特别感谢曾赛红教授全程温暖而有力的主持,她不仅是内容的串联者,更是情感的凝聚人,让整场培训兼具学术的严谨与家园的温暖。
正如泰戈尔所说:“把自己活成一道光,因为你不知道,谁会借着你的光,走出了黑暗。”愿每一位新任教师都能成为一束光,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,与学校同频,与职教共进,真正实现从“大有可为”到“大有作为”的跨越。